叔蘋奖学金介绍
第一次听到“叔蘋奖学金”的人,都不禁要问:“叔蘋”是什么意思?答曰:“叔蘋”源于奖学金创办人顾乾麟先生的父亲——顾公叔蘋。顾公叔蘋一生勤勉,急公好义,弥留之际告诫儿子,“一个人不可无钱,不过要赚得正大,用得光明,得之于社会,还须还之于社会”。
顾公叔蘋肖像
顾乾麟先生艰苦创业,事业走上正轨后,秉承慈父叔蘋公遗训“得诸社会,还诸社会”,于1939年创立了叔蘋奖学金。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叔蘋奖学金哺育了一代优秀的清寒学子,让他们不因贫困而辍学,为培养国家栋梁之才默默奉献着。例如前中共对外联络部部长李淑铮,原海军装备技术部部长海军少将郑明,国防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高伯龙等等,都是当年的得奖同学。从1939年到1949年,叔蘋奖学金共办了20期,累计得奖同学1065人。
1986年2月,顾乾麟先生77岁高龄时,他又出资在上海、北京、湖州等地续办奖学金。之后的两年,叔蘋奖学金相继扩展到北京市和顾先生的家乡——湖州市。近年,叔蘋的新生力量继续把奖学金发扬光大,足迹又覆盖了安徽阜阳。面向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
顾乾麟先生肖像
顾乾麟先生去世后,次子顾家麒先生接任叔蘋奖学金管理委员会主席,他是浙江省政协委员,也是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同时是英国皇家外科医学院、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和香港医学专科学院三院院士。顾家麒先生仁心仁术的同时积极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以实际行动实践“爱国爱港”情怀,始终把叔蘋奖学金工作放在心头,以极大的热忱关爱青年学子的学习成长,热心捐助祖国教育、艺术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建树良多,令人敬佩。
顾家麒先生持续支持祖国的教育事业,不断扩大捐助规模;坚持助困扶志、奖学育英的理念,持续关爱帮助奖助学金获得者的发展;推广“得诸社会,还诸社会”理念,吸引各界人士投身捐资助教浪潮,将“叔蘋奖学”由顾氏家族善举,变成为全体叔蘋学子乃至社会各界友好人士共同的事业。
顾家麒先生肖像
叔蘋奖学金从第一代顾乾麟先生传递给第二代顾家麒先生,目前正逐步传递到第三代顾伟诚先生手中。顾伟诚先生是浙江省政协委员,十分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协助顾家麒先生推动叔蘋奖学金的可持续发展。
顾伟诚先生肖像
2019年,叔蘋奖学金走过了整整80个年头。截至2019年,共颁奖88期,得奖学生9300多名。八十年风雨征程春华秋实,几代人善念传承薪火相继。追忆往昔,继往开来,本材料以叔蘋奖学金的历史传承、现状规模、思想内涵为背景,介绍顾乾麟先生和顾氏家族在奖学金发展事业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叔蘋事业定将长久地、更好地办下去。
一、叔蘋奖学金创办人顾乾麟先生
顾乾麟先生,1909年生,浙江湖州南浔人,出身丝商世家。17岁时因父逝世而辍学,先后担任上海怡和打包厂经理、上海怡和洋行进出口部经理、怡和纱厂代理人、公和祥码头经理等职。二十余年间,由于他勤奋建业,诚恳重信,深得上海工商界及金融界赞赏,事业有很大发展,成为沪上知名企业家。
1939年顾乾麟先生在怡和打包厂一人身兼数职
顾乾麟先生在企业上取得成就的同时,始终热爱祖国,关怀社会贫民,热心福利事业。他秉承其父顾公叔蘋“得诸社会,还诸社会”的遗训,于1939年创办“纪念叔蘋公高初中学生奖学金”。当时上海是处在日寇侵略下的“孤岛”,千余名家境清寒而无力升学的优秀青年由于得到奖学金的帮助,可以继续在学校安心学习。
1946年,刚刚光复的上海,百业凋零,民不聊生。鉴于上海贫民百姓中因患急病无力就医而贻误存活机会者日众,顾乾麟先生商请荣鸿元先生并十位知名工商界人士出资创办了“上海市市民急救医药助金社”,顾乾麟先生任董事兼社长。该社运行的两年半内,挽救了七千余名贫病者的生命,获得“宏济人群”的褒奖。
参加急病社的叔蘋同学
“宏济人群”匾额
当时为收容因战祸而流离失所儿重,社会上成立了难童教养所,但教养所的校舍原为日军马棚,不蔽风雨,难童受潮患病者众。顾乾麟先生得悉情况,发起义演,于1947年3月与梅兰芳、俞振飞先生等同台演出,将所得全部用于建造教养所校舍,曾有“一戏惠千人”之誉。1948年顾先生资助我国体育界参加第十四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并任中国代表团顾问。
顾乾麟先生发起义演募捐校舍建筹
1949年后顾先生移居香港。三十余年间,他除先后担任香港怡和有限公司棉花纤维贸易部经理、董事局顾问,并自设顾氏公司担任董事长。期间,顾乾麟先生仍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历任香港东华等三所医院的总经理和首总理、香港红十字会筹款委员、香港福利局筹款委员会等社会职务。
顾乾麟先生虽身居香港,始终对祖国怀有深厚感情。他自1982年起每年回北京、上海一至二次,探望叔蘋奖学金得奖学生。顾乾麟先生深为学生们在祖国建设中做出的贡献所鼓舞,1986年前后,决定在上海、北京和家乡湖州续办叔蘋奖学金,为祖国教育事业继续做贡献。他还将国家按政策以他的上海旧居交换到的房屋,由他出资修建成上海叔蘋同学会,以及叔蘋同学开展各项活动的场地,并在北京购买房屋,作为北京叔蘋同学会的会址。
在上海续办叔蘋奖学金,和新老同学合影
顾乾麟先生的爱国精神受到中央和北京、上海、湖州市领导的重视。1986年以来几次访京,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亲切会见顾乾麟先生,赞扬他“为中华民族做了不少好事”,是“爱国老人”“当代陈嘉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委员会特邀顾乾麟先生为第六届(1987年)上海市政协特邀委员、第七届(1988年)上海市政协常务委员。顾乾麟先生还应聘担任“北京市政府教育顾问”“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上海市分会名誉顾问”“辽宁省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名誉顾问”。顾乾麟先生的家乡——浙江省湖州市特授予顾乾麟先生“荣誉市民”的光荣称号,并聘他为湖州市海外联谊会名誉会长。此外,鉴于顾乾麟先生对社会所做的贡献,美国圣罗士学院于1988年5月授予顾乾麟先生“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并于1991年夏聘请顾乾麟先生为该校校董委员会荣誉理事。
1998年2月14日,顾乾麟先生病逝于香港,享年89岁。为纪念并表彰他毕生热心教育事业,为祖国培养了一大批建设人才所做出的巨大贡献,香港、上海、北京先后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和追思会,备极哀荣。叔蘋奖学金管理委员会由次子顾家麒先生接任主席,以继承顾乾麟先生将叔蘋奖学金长久办下去的遗志。
顾乾麟先生安息礼拜
顾乾麟先生追悼会
二、解放前叔蘋奖学金的特点
叔蘋奖学金从建立之初,就具有不同于社会上一般奖学金的特点。
1. 对品学兼优、家境清寒的学生连续给奖。
顾乾麟先生创办叔蘋奖学金时,日寇侵华,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大批青少年无力升学。因此给奖对象为家境清寒而品学兼优(学期学业成绩总平均在85分以上)并经统考合格者,给予学费、杂费及书籍费,成绩特优者还奖给膳宿费。学生一经录取,只要继续满足得奖条件,免试连续给奖,由初中而高中,安心求学。许多中学生毕业后升入大学,继续获得奖学金,其后有同学出国深造,顾乾麟先生也给予资助。
叔蘋学生证
2. 奖学的范围广,时间长,规模大。
叔蘋奖学金面向全市的清寒学生招生,解放前坚持举办十年。由于连续给奖,规模逐渐扩大,一般每学期付出约300~400人的中学与大学学费。1939年至1949年的十年间,共办20期,得奖学生多达1065名。
当时一般学校的学费十分昂贵,有的以若干担米计算,由顾乾麟先生独力资助,是一项相当沉重的经济负担。顾乾麟先生并非大富,自奉甚俭。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顾乾麟先生的资产遭到日寇查封,一时经济窘迫,他变卖了自己的家产和夫人的首饰以保障奖学金的发放。事隔四十多年后同学们才知道此事,内心震撼不已。
老年时代的顾先生顾师母合影
3. 创造一切条件,关心得奖学生的全面发展。
顾乾麟先生竭尽心力创造一切条件,全面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每学期的授奖大会上,顾乾麟先生总要讲一讲“得诸社会,还诸社会”的奖学金宗旨,谆谆勉励学生勤奋向学,学成后贡献于社会。
他看到当时学校大多校舍拥挤、设备简陋,学生家庭更是偏居陋室,就在1943年后创办了一个图书馆,给学生以安静的读书场所,获得知识营养,并以此为活动中心,成立同学会,由同学们自己管理自己。
管理图书馆的同学们
针对当时学校大多缺乏实验室条件和体育活动场地,顾乾麟先生就在图书馆内附设理化实验室,由大学同学辅导中学生做理化实验。以后又聘请教师、教授辅导学生学习中英文打字和速记等,以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顾乾麟先生还特意聘请国术名家王子平等教学生拳术,并由同学会组织小足球队和乒乓球队等以增强学生体质。
顾乾麟先生成立理化实验室
顾乾麟先生看到大多数学生家境贫寒、体弱多病,特邀当时有名的内外科中西医师为学生检查身体并诊治疾病,一切费用由其负担。顾乾麟先生倡导同学们参加各项活动,并亲自加入,使同学会成为了一个亲密、和谐的“叔蘋大家庭”。
叔蘋同学的医疗证
4. 培养学生服务于社会的能力。
顾乾麟先生创办叔蘋奖学金的指导思想是“得诸社会,还诸社会”的精神,因此他特别重视培养学生服务于社会的能力。奖学金的评定工作和管理工作,同学会的日常活动,以及后来由顾乾麟先生和上海工商界知名人士举办的“上海市市民急救医药助金社”,自筹备到成立后的各项工作,均由得奖学生课余完成。这些工作既锻炼了学生的工作能力,也使学生有了接触社会和认识社会的机会。
多年来,早期叔蘋奖学金的得奖学生分布祖国各地,在党、政、军、经、科、教、文、卫各种工作岗位上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有的担任重要领导工作,有的成为专家、教授、科学家、高级工程师,还有不少同学在美国、加拿大、台湾、香港等地工作,成绩斐然。
三、续办叔蘋奖学金的情况
1982年以来,顾乾麟先生和叔蘋奖学金前期得奖同学重聚时屡次提及,在他平生各项事业中,最使他感到欣慰的是叔蘋奖学金四十多年前的人才投资已结出丰硕成果,当时濒于失学的青少年,在叔蘋奖学金的资助下,如今都成了国家建设各条战线上的骨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叔蘋奖学金所作的贡献得到了应有的评价。因此顾乾麟先生认为,在当时良好的政治环境中,应该把中断了三十多年的叔蘋奖学金继续办下去,为建设祖国培养出新一代的有用人才。
从1986年春开始,在上海市各级领导和有关学校的支持下,首先在上海续办第21期叔蘋奖学金(期数延续了解放前举办的20期),每年两期。接着,顾乾麟先生又提出在北京和他的家乡湖州市举办奖学金,得到了北京和湖州市领导的大力支持。
1995年11月,顾乾麟先生捐资壹干万元港币,在上海教育发展基金会下设立叔蘋奖学金基金;2015年叔蘋奖学金基金会(香港)向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物业,用于发展教育事业;2019年,顾家麒先生将当时委托上海教育发展基金会管理的1000万港币,全额捐赠给上海教育发展基金会……叔蘋奖学金是一项长期性的奖学事业,担负着科教兴国、建我中华的重任,这座人才宝库为国家、为社会做着贡献。
续办后,叔蘋奖学金仍以“得诸社会,还诸社会”为宗旨,以培养建设祖国的优秀人才为目的。期望得奖同学始终不渝地贯彻“得诸社会,还诸社会”的叔蘋精神,有崇高的人生理想,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今日努力学好知识,他年充满工作热情,献身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一代胜似一代,成为建设中华的良材。
续办后的叔蘋奖学金仍保持连续给奖的特点,鼓励学生不断上进。得奖学生若在高考中达到重点大学分数线,或以优秀成绩保送进入大学的,只要他们在大学里仍旧品学兼优,即可连续得奖。叔蘋奖学金的得奖学生,已形成中学、大学本科、硕士生、博士生这样一个完整的层次体系。
顾先生与得奖同学握手
由于叔蘋奖学金的优良历史声誉和光荣传统以及连续给奖的特点,各校都以最优秀的学生推荐得叔蘋奖;学生亦以获得叔蘋奖为莫大光荣,发挥了很大的鼓励作用。得奖学生不仅在校学习刻苦认真,品德优良,参加省市级乃至全国、国际性学科竞赛,获得优胜名次者甚多,因此又设立了特等加奖,以鼓励有突出成绩和在开拓创新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同学。继续得奖的同学均在各系科中名列前茅。
与此同时,续办后的奖学金也呈现出符合时代发展的新特征:
1. 从“助困为主”到“奖优为主”,再到“奖优与助困并重”。
解放前的奖学金面向全上海市的中学生,针对家境清寒而无力升学但品学兼优、勤奋好学的拔尖学生,雪中送炭,鼓励他们学成后贡献于社会。
由于社会环境发生变化,续办后的奖学金着重于“奖优”,为优秀的学生锦上添花。上海、北京、湖州三市若干重点中学及特殊学校,各有一定的奖学金名额,每学期学校从符合获奖条件的学生中择优选取。
此外,顾乾麟先生非常关心得奖老同学子女的成长,曾设立得奖老同学子女奖学金。凡老同学的子女学业成绩和品德符合奖学金章程的,均能得到奖学金。
鉴于得奖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差别扩大,叔蘋奖学金的方针逐步由续办初期的“奖优为主”调整为“奖优与助困并重”。
1995年,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在全国率先创立“宏志班”,为生活贫困、品学兼优的学生提供免费教育,宏志班的学生始终把做“正直、善良、有益于社会的人”作为自己的成长目标。2003年宏志班成为叔蘋奖学金的设奖对象。
上海市久隆模范中学于2001年9月设立,是一所公办区属重点免费中学,资助家庭经济收入处于贫苦线以下或有特殊经济困难的同学。时任上海市市长徐匡迪为学校题词“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模范公民”。2008年,上海市久隆模范中学成为叔蘋奖学金的设奖学校,充分发挥叔蘋奖学金奖优助困的特性。
近年来,随着奖学金规模的扩大,叔蘋奖学金在助困层面迈出了新的步伐。为帮助少数家境特殊困难的学生改善学习条件,2007年经叔蘋奖学金管委会决议,在北京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设置有固定名额的叔蘋助学金,与叔蘋奖学金同时发放。
2. 重视教育,重视医学,重视技术型人才。
叔蘋奖学金特别重视教育,1986年续办初期就在多所师范学校设奖,鼓励有志青年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顾家麒先生接任后,更是让叔蘋的足迹走得更高更远。
2007年,顾家麒先生决定新增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为叔蘋奖学金的设奖学校,扶持对聋哑青年的特殊教育。
为了鼓励青年学子继承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同时也是延续乾麟公对戏曲艺术的钟爱,顾家麒先生将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北京市中国戏曲学院附中、北京市戏曲艺术职业学校等纷纷设为叔蘋奖学金的设奖学校。
在上述两类职业学院的设奖,还有一层意义,是为了资助培养艺术、技术性人才。
叔蘋奖学金还特别重视对医学人才的培养,对于在知名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院就读的学生,给予重点扶持。除原有的复旦大学和交通大学医学院外,又增加了北京协和医院医学专业等。这些起点既高、又优中选优的得奖同学,层次尤高。
3. 与怡和合作,为优秀叔蘋学子提供留学契机。
1982年,怡和集团为庆祝“成立150周年”设立了怡和基金会,怡和基金会同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合作,向通过基金会面试并被两校录取的本科生提供为期三年或四年的奖学金(包括学费、生活费等所有费用),即“怡和奖学金”。由于顾乾麟先生和怡和公司的长期精诚合作,并有鉴于叔蘋同学之优秀,1994年,顾乾麟先生和顾家麒先生向怡和基金会提议,向叔蘋得奖同学中的高中毕业生每年提供一个怡和奖学金名额,该提议被采纳。从1996年起,叔蘋同学会与香港怡和基金会开始合作开展“怡和中国项目”——从叔蘋获奖同学中遴选优秀学子,给予怡和奖学金,资助其前往英国剑桥、牛津大学深造(提供学费、书费、膳食费、往返机票等)。
顾乾麟先生、顾师母和怡和公司同仁合影
20多年来共有约240位来自上海、北京、湖州的叔蘋同学参加怡和奖学金的竞争,其中18位叔蘋同学经过多轮面试、层层选拔最终获得怡和奖学金。参与这个过程每一位同学,都收获了不一样的精彩人生。获得怡和奖学金的每一位同学更是铭记“得诸社会,还诸社会”的叔蘋精神,在校期间,个个刻苦学习,成绩优异,屡屡获奖;毕业时,每一位都获得一等或特等奖。毕业后,有的回国效力,有的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有的在国外就业,都是优秀“叔蘋人”中的佼佼者。
4. 制度日趋完善,活动日益丰富。
叔蘋奖学金管理委员会定期在上海和北京召开年度会议,决策奖学金的重大方针,并继续委托上海和北京的叔蘋奖学金得奖同学会分别负责两地的奖学金评审和日常组织管理工作。
目前,解放后得奖的新同学已经完美地接过了老同学的接力棒,挑起叔蘋同学会的领导重任,把同学会办得更加有声有色。同学会每年举办年会,白发苍苍的老同学和朝气蓬勃的新同学共聚一堂,同唱叔蘋会歌,交流生活和事业的甘苦,共话叔蘋未来,场景颇为感人;每年举办夏令营,素质拓展、参观学习、文艺联欢、学术讲座等等一系列由同学自己策划的活动,让素不相识的叔蘋同学经过短短几天的相处,成为了一生的好友;每年举办新同学走访老同学,或新同学采访学长、学姐的活动,在各种思想的碰撞中,在心与心的交流中,叔蘋精神自然而然的流淌着、延续着;每年举办的颁奖大会,各校精英汇聚一堂,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聆听“得诸社会,还诸社会”的故事,在内心种下一颗大爱的种子;搭着高科技的春风,叔蘋公众号成为广大叔蘋人和社会友人的沟通平台,及时的信息,多维度的视角,畅言的平台,这里是线上叔蘋大家庭。
2019年叔蘋夏令营大合照
四、叔蘋奖学金的近况
多年来叔蘋奖学金的给奖面不断扩展。至2019年,设奖中学36所。上海的设奖中学有上海中学、市三女中等14所,北京的设奖中学有北京市第八中学、北京市第四中学等11所,湖州的设奖中学有湖州中学、南浔中学等10所,阜阳有1所设奖中学——阜阳第一中学。叔蘋奖学金提倡连续获奖,在中学阶段获奖的同学都能在大学阶段继续申请。
至2019年,叔蘋奖学金已历时八十年,发放奖学金88期,上海、北京、湖州、阜阳四地得奖学生累计已达9300多名。目前,每一年奖学金的颁奖规模达600余人,包括上海、湖州、安徽阜阳的400人以及北京的220余人左右,合计600余人,每一年新增的得奖同学约220人。叔蘋大家庭可谓人才荟萃,熠熠生辉。
叔蘋奖学金创办至今,解放前得奖的学生大多已白发苍苍,年近或年过九旬。他们几经历史的磨练考验,“得诸社会,还诸社会”之志,老而弥坚。解放后得奖的学生则风华正茂,蓄志奋进。因时代进步,较之解放前得奖的同学,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可以担得新世纪的强国大任。
顾乾麟先生毕生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得诸社会,还诸社会”的叔蘋精神和“以孝事亲,以诚待人,以信为本,以忍处世”的处世格言已转化成叔蘋同学的共同精神支柱。许许多多的叔蘋人奉之为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人生信条。
许多得奖学生大学毕业、或深造获得硕士、博士学位、踏上社会后,都勤恳从业,奋发有为,以“得诸社会,还诸社会”的叔蘋精神奉献社会,不少同学已初露才华,崭露头角。其中拔尖的已成为各领域的领军人物,被誉为跨世纪人才;即使是平凡岗位上的同学,也在各自的领域里创造着不平凡的业绩,不负创办人顾乾麟先生和关心、支持叔蘋事业的前辈们的期望。
叔蘋奖学金是一颗种子,因为她的感召,多位叔蘋同学以及社会友好人士纷纷捐资助学,善款用于资助更多年轻有为的同学,为了梦想不断奋发。
随着叔蘋奖学金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对于捐资达30万元以上的资助,叔蘋给予冠名,前提是该项“子奖学金”受叔蘋奖学金的统一管理。“叔蘋——彩虹奖(助)学金”和“叔蘋——育栋奖学金”都是这一类型的叔蘋“子奖学金” 的代表。
2009年,在叔蘋奖学金创办七十周年之际,顾家麒先生在香港的好友黄春猷先生捐资设立“叔蘋——彩虹奖(助)学金”,每年从叔蘋得奖学生中甄选出一定数量的学业优良、家境困难的女同学,给予“叔蘋——彩虹奖(助)学金”,获奖条件与叔蘋奖学金的条件同等。“叔蘋——彩虹奖(助)学金”优先考虑攻读医学专业的同学,以及有听力障碍的同学。资助人黄春猷先生要求,获得“叔蘋——彩虹奖(助)学金”的同学,每个学年作一次书面汇报,自觉承担起叔蘋宣传大使的使命。彩虹奖学金自2010年首次颁奖,截至2018年底,共有91人获此殊荣,颁发奖金额达到153万元。
陈光济同学向叔蘋同学会捐款
2014年,在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在该基金会下设立了子账户,接收社会各界对叔蘋同学会的捐赠款项,并将该款项命名为“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叔蘋基金”。设立在安徽省阜阳第一中学的“叔蘋一一育栋奖学金”就是第一个成功孕育在该基金下的奖学金。“叔蘋一一育栋奖学金”是由第31期得奖同学程艺华捐资的一个“奖优助困”项目。得奖同学大多来自较偏远的农村地区,凭着过人的学习毅力和拼搏精神,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叔蘋一育栋奖学金”的设立,在奖学助学方面具有两项新特点:第一,是1986年以后得奖的叔蘋同学以叔蘋的名义“得诸社会,还诸社会”,在奖学对象、奖学地域上寻求新的突破;第二,捐资助学行为通过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的账户来运转,捐款人可以获得全额的个人所得税抵扣,为将来叔蘋事业扩大善款来源、弘扬叔蘋精神创造了更大便利。
此外,北京叔蘋同学会得到杨大宁先生和袁忻女士的捐赠设立奖励戏曲艺术专业优秀人才的专项叔蘋奖学金,扩大了奖学金的奖励范围和资助力度。北京叔蘋同学会还发起设立了“小天鹅助飞计划”,资助进城务工人员子弟中的经济困难的优秀学生有机会接受更好的中学教育,这些学生都毕业于叔蘋同学燕兆时老师所办的打工子弟公益小学,得到了广大叔蘋同学的积极响应和慷慨捐助。在叔蘋奖学金管委会的支持下,北京叔蘋同学会还设立了“叔蘋奖教金”,奖励在贫困农村扎根基层坚持一线教学的优秀教师。同时还在北京师范大学设立叔蘋奖学金,支持该校的“未来卓越教师”计划,为西部偏远地区培养输送更多优秀的青年教师。
80年的风雨历程,对于叔蘋奖学金而言,或许只是一个开端,这颗大爱的种子正在成长,正在壮大。畅想未来,叔蘋奖学金的发展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坚持奖学和育人并重,坚持奖优和助困并举,发扬同学连续得奖的特色传统,发挥同学会自治管理的优势,以叔蘋会员的善行善举来传递和弘扬“得诸社会,还诸社会”的叔蘋精神。
叔蘋——就是这样一个名字,凝聚了顾家三代人和9000多位叔蘋学子的共同心声。正是因为顾公叔蘋的精神引导、乾麟公的艰辛创办、顾家麒先生的与时俱进,得以让叔蘋奖学金及其倡导的精神发扬光大。到2019年11月,“叔蘋”将走过80个春秋,旗下汇聚了近万名同学,延续了半个多世纪的大爱。缅怀这段历史,我们深信,“得诸社会,还诸社会”的叔蘋精神将永远传承下去!叔蘋事业会永葆青春!
五、叔蘋奖学金展览馆
为弘扬“得诸社会,还诸社会”“热心教育事业,培养建设人才”的精神,1989年,叔蘋奖学金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在当地政府和南浔镇党政领导的倡议和支持下,在南浔小莲庄建立“叔蘋奖学金展览馆”。这项工程由叔蘋同学会主办,并得到叔蘋同学会的热烈响应。经过六个多月的筹建,展览馆于1990年4月29日揭幕。
叔蘋奖学金展览馆明信片
叔蘋奖学金展览馆用图表、照片、实物和多媒体设备等展出叔蘋奖学金得奖同学在建设祖国的各条战线上创造的成绩,也展出顾乾麟先生一生热心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的事迹,是回顾叔蘋历史、展示叔蘋成就、启示激励后人的教育场所。
叔蘋奖学金展览馆是由前后两座建筑围成的一个庭院,前厅展出的是乾麟公的生平和事迹,后厅展出的则是叔蘋奖学金的发展和得奖学生的成就。此后,展览馆又再度扩大规模并经过两次更新完善,使其现代化的程度跟得上时代的潮流。2019年,展览馆将再次更新,以新时代的风貌向八方来客展开胸怀,以矢志不渝的叔蘋精神传播满满的正能量。
南浔小莲庄叔蘋奖学金展览馆
1996年,湖州市政府肯定叔蘋奖学金展览馆对教育的贡献,把展览馆授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浙江省政府向叔蘋奖学金展览馆授予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这是全体叔蘋人的荣耀!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授牌仪式
建馆以来,展览馆迎接了众多来自大陆各地、港澳台以及海外的观众,许多学校、团体组织集体参观。截至2018年底,展览馆的参观人数已超过三百万人次,包括各级领导、叔蘋同学、国内外游客等。参观结束以后,大家纷纷热切地在留言薄上写下自己的感受。特别是前来参观的叔蘋同学,无不为能跻身人才辈出的“叔蘋人”的行列而感到自豪。当大家在馆内刻有全体得奖同学名单的桃李榜上寻找自己的名字时,高兴之余,更加自我鞭策与勉励:要做一名优秀的叔蘋人,把“得诸社会,还诸社会”的叔蘋精神传承、发扬下去!
叔蘋奖学金得奖同学会编
1996年6月初版
2019年10月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