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捌拾 | 敢于尝试、敢于折腾——杨边江
杨边江(8798/81-82)
浙江大学2016级本科生,自动化专业(控制),竺可桢学院混合班成员
高中毕业于新疆石河子第一中学
大一时受到竺可桢学院推荐,获得了叔蘋奖学金并加入了叔蘋同学会
此后,他和负责叔蘋工作的沈建良老师时常联系、交流心得、领悟叔蘋精神。
在科研方面,我参与了:
- 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SRTP)并结题
-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并通过中期检查
- 交换生海外科研并结题
- 暑期科研
通过以上科研经历,我以第一作者发表期刊论文一篇(收录SCI)、获得软件著作权3项、受理国家发明专利2项、受理实用新型专利3项,并在竺可桢学院2018-2019研究创新学年名次上排名第一。
- 第十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赛三等奖,省赛一等奖
- 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教主赛道)省赛铜奖
- 浙江大学“交通银行杯”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特等奖
- 第五届“NEW创”系列活动暨浙江大学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并结业
- 2019“杭州未来科技城”智慧城市建设合伙人大赛企业合作奖
同时,我在上一学年参加了2018-2019学年秋冬学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交换生项目(为期4个月)和竺可桢学院-世界名校科研实习项目(为期3个月)这两项对外交流项目。在交换生项目中,我努力融入纯英文的学习环境,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立下了毕业后出国留学的决定,在暑期科研实习中,我获得了实验室的津贴支持。
在文体和社会工作方面,我继续担任浙江大学智慧城市交叉创新俱乐部-宣联部-干事并表现优异获得了社会工作奖学金,我还获得了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游泳三级裁判证。
- 研究创新一等奖学金
- 社会工作奖学金
- 优秀学生三等奖学金
- 优秀学生荣誉称号业
- 中控奖学金
- 叔蘋特等加奖
此外,我还意外结识了曾毕业于浙江大学混合班现任教于南洋理工大学的赵教授,他时常鼓励我在例会上用英语展示自己近期的成果,并带领我入门自己的第一个实质独立的科研,我们最终幸运发表了一篇论文,也结下了师生之间、直系学长之间的友谊。
在下半学期,我幸运结识了非常负责的LifeGuard团队组长,我们团队一起研发了一项专注于溺水预警与救援的双体式可下潜无人系统,收获了诸多专利、软件著作权、竞赛奖项,更收获了深厚的友谊,在之后面临的人生道路的选择上,我们互相鼓励,分享乐观的心态以摆脱多余的焦虑。
在之后的暑期科研中,我虽一开始进度缓慢,但在博士后学长的耐心指导下我慢慢入门渲染的代码操作,在暑期科研结束后,我们依旧保持联系,我还将继续在毕业设计中完善此次科研,并争取发表自己的第二篇论文。
这些经历,总结起来就是,这一学年努力的自己配得上幸运遇到的引路人。这一学年的经历让我对科研更加有信心,也决心未来投身科研,并希望自己未来可以做出一点点属于自己的贡献。
大一大二时,我一直在关注科研、竞赛,但一直认为自己准备不够充分,再加上课业压力繁重,于是总是处于“观望状态”。看到很多同学都是第一次打比赛,第一次做科研,并且可以取得不错的成果,我自己内心却十分焦虑,害怕失败并且没有规划。实际上,迫使自己迈出那一步,在实践中促进自己的学习是一个大学生必须经历的阶段。
在科研等方面,并不存在绝对的准备不充分一说,科研本身就是一条自学的道路,对各方面知识储备要求都比较高,而这些并不是课上一定能学得来的。总之,敢于尝试、敢于折腾,这大概是我对上一学年的自己最好的形容了。我的“折腾”并不只是表现在科研对灵活思维的高要求上,也表现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生活的处处细节上。年轻的自己开始不怕走野路,我在“折腾”中收获了自己想要的,也非常庆幸自己在此过程中付出了汗水和努力。